长篇小说《茶花女》(1848)系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成 小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此后作者将其改编成剧本,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更使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最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人阿尔芒和巴黎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玛格丽特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茶花女》也是第一部被译介到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 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 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小姐的父亲裘拉第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 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 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十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 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甚至早在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 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 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 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 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尔芒离开她一晚上 阿尔芒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 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 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 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 阿尔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 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想骗阿尔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 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 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迪瓦尔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尔先生毫不退让 为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 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 阿尔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尔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 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 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 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 玛格丽特面对阿尔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 阿尔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 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叠钞票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 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 迪瓦尔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阿尔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 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 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眼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 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 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 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章节内容简介第一章“茶花女”玛格丽特日常生活 第二章玛格丽特与裘拉第公爵相识 第三章玛格丽特安慰受到丧女后的裘拉第公爵 第四章裘拉第公爵感激玛格丽特照顾 第五章玛格丽特与普吕当丝成为邻居 第六章玛格丽特受到普吕当丝诱惑参加舞会 第七章阿尔芒在舞会爱上玛格丽特 第八章阿尔芒找普吕当丝引见玛格丽特 第九章阿尔芒拜访玛格丽特 第十章阿尔芒与玛格丽特共进晚餐 第十一章阿尔芒向玛格丽特表白 第十二章阿尔芒向玛格丽特许诺 第十三章阿尔芒期待与玛格丽特相见 第十四章阿尔芒得到玛格丽特的答复 第十五章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约会 第十六章阿尔芒与玛格丽特一同旅游 第十七章阿尔芒向玛格丽特发誓 第十八章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生活的日子 第十九章阿尔芒父亲杜瓦尔要求阿尔芒回巴黎 第二十章阿尔芒父亲杜瓦尔要求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 第二十一章玛格丽特成为另一人情妇,阿尔芒悲痛欲绝 第二十二章阿尔芒重回巴黎 第二十三章阿尔芒用奥兰普报复玛格丽特 第二十四章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最后一夜第二十五章玛格丽特去世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 小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缝衣女工,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他的父亲大仲马越来越瞧不起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 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日与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在一起,把小仲马母子俩忘得一干二净 可怜的缝衣女工只好一个人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勉强维持母子两人的生计 小仲马七岁的时候,父亲大仲马通过打官司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取了对儿子的监护权,而那位勤劳善良的缝衣女工则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重新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这使小仲马从小体验到了人世间的残酷和不平 使得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 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素材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 这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 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 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 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 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 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 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 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和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同时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人物简介玛格丽特小说的主人公,阿尔芒的恋人 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 她虽落风尘,但仍然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 玛格丽特从未真正从内心屈服于命运,也从未从内心认同这种奢靡浮华的生活,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醒和冷静,她从未迷失于猎艳者的追逐之中,无论何时她都对自己所处地位有明确的认知 阿尔芒小说的男主人公,玛格丽特最忠诚最心爱的情人,对玛格丽特忠贞不二,但爱冲动嫉妒心强 由于不明真相,他对离开了他的玛格丽特百般挖苦,嘲讽使玛格丽特身心遭到沉重的打击 杜瓦尔阿尔芒的父亲,自私伪善,满腹偏见 他用谎言强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使玛格丽特的生活理想彻底破灭,是玛格丽特悲剧的直接制造者 普吕当丝玛格丽特的朋友,自私贪财虚情假意 她为玛格丽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到酬金,而当玛格丽特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便毫不留情的离开了玛格丽特 纳妮娜玛格丽特的女仆,善良朴实 她为玛格丽特应酬客人、料理家务,对玛格丽特极为忠诚 奥兰普巴黎妓女,阿尔芒的又一个情妇,多次当面侮辱了玛格丽特 朱丽玛格丽特的好朋友,心地善良 玛格丽特临终前,她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传统的道德观念,包括对戏剧和小说创作的要求,认为与人通奸的有夫之妇或青楼卖妓的年轻女子都是灵魂有罪的人,应该使她们改邪归正获得新生,要不就在自杀或被杀中处死她们 小仲马明显是要背离这种传统 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小仲马决定以欣赏和赞美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戈蒂耶”的姓作女主人翁的姓,并毫不顾忌地以她的原名阿尔丰西娜来做她的名 后来觉得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这位女子,便以圣母玛丽亚的名字来命名她,把她看成是圣母和天使,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保留她生前众人所给予她的亲切的外号“茶花女”,把她写成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妓女 从这个角度读者又可以看出茶花女的高尚美 小说通过“我”充分体现了作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思想,着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交往、宽容、理解和尊重 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爱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 《茶花女》为读者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 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 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 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是一个性格鲜明、思想明朗、感情纯真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个姑娘 虽然命运和生活把她推进了另一种境界,成为风尘女子 但是,她纯真的本质没有改变 为了高贵的爱情,她宁可失掉一切,宁可受尽屈辱和误会 最后,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惨结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被侮辱、被残害者的冷酷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念 人们在看《茶花女》时,往往落下伤心的眼泪 悲剧直接给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地向快感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种满足 小说中,阿尔芒的父亲不能接受玛格丽特,只因为她是一个妓女,在他眼中,妓女是道德败坏的象征,辱没家声,而且毫无人性,“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性的生物,她们是一架榨钱的机器,就像钢铁铸成的机器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把递东西给它的手压断,毫不留情、不分好歹地粉碎保养它和驱使它的人 ”正是这种伪道德,熄灭了爱情之火,也熄灭了生命之火 小仲马批判造成玛格丽特悲剧命运的伪道德,其实也是为母亲悲剧命运鸣不平,是自身情感经验的移情 小说采用了三个第一人称的叙述法 全书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对玛格丽特的生平事迹进行采访着笔,以阿尔芒的自我回忆为中心内容,以玛格丽特临终的书信作结 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经历充分展露在读者面前,很易激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众人对玛格丽特遭遇的反应,也通过作者“我”表达了出来;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小说动用倒叙、补叙等多种手法,从玛格丽特的不幸身死,对她的遗物进行拍卖,作者“我”抢购到一本带题词的书写起,从而引出题赠者阿尔芒对死者的动人回忆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 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 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 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 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 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 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 《茶花女》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千千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的故事一洒同情之泪 只是在小说发表半个世纪之后的1898年,由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 据考证,1897年某日,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的王寿昌,前往访见正怀中国之忧的林纾,当时中国正遭列强入侵,林纾本人又遭中年丧偶之痛,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 ”林纾听后,思之有理,才请王氏口述,自己笔录,合译了小仲马的这部小说,题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译本问世之后,对中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 中国的小说家们在《巴黎茶花女遗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中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 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 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尔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据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 它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茶花女》曾多次被改编成歌剧和电影 人们常用“茶花女”(Camille)来喻指妓女、交际花 《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学者袁行霈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教育家严复自有古文以来,从不曾有这样长篇的叙事写情的文章 《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 ——学者胡适在中国放了新剧的烽火 ——文学家松居松翁中文译本茶花女书籍封面(19张)出版时间译者出版社1979年陈林、文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夏康农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林、文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郑克鲁译林出版社1993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文光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保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赵学桥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臧藏接力出版社1998年杨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黄友玲精品出版社2000年孙良方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王殿忠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胡小跃漓江出版社2003年夏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王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刘远征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李文军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齐俊红广州出版社2007年杨松河华夏出版社2007年赵虚年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陈琳秀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李登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李雨农村读物出版社2008年谢磊广州出版社2009年水木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李玉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刘超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董强译林出版社2011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小仲马小仲马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 大仲马的私生子 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 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 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 ”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小仲马其父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大仲马 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 二十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小仲马热切期望能像父亲一样扬名文坛 于是,他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代表作有《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
高清HD中字
高清HD中字
高清HD中字
高清HD中字
高清HD中字
高清HD中字